讲述~~传统电力运维与智能供配电系统的优异差别

1)智能供配电系统研发背景:
   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》(中发[2015]9号)文件
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路径是“三放开一独立三强化”: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电价放开、售电业务放开、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放开,交易机构独立运行......强化电力安全高效运行和可靠供应。
2)《电力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》(2016~2020年)
大力提高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,完善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,整合系统运行、市场交易和用户用电数据,提高负荷侧大数据分析能力,增强负荷侧响应能力。
构建“互联网+”电力运营模式,推广双向互动智能计量技术应用。加快电能服务管理平台建设,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覆盖。全面推广智能调度控制系统,应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移动互联网技术,提升信息平台承载能力和业务应用水平。
3)《关于推进互联网+智慧能源发展的知道意见》(2016年2月,国家发改委、能源局、工信部印发)
发挥互联网在变革能源产业中的基础作用,推动能源基础设施合理开放,促进能源生产与消费融合,提升大众参与程度,加快形成以开放、共享为主的能源产业发展新技术、新模式和新业态。
在我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,电网的改造和优化,配电网日益智能化、规模和结构越来越复杂、庞大,现行的配电模式难以满足智能化电网的要求,基于此,配电室的自动化,智能化,数字化发展显的尤为重要。智慧用电、智慧消防、智能供配电设备应运而生,传统电力运维与智能供配电系统相比,其差异化主要有:
一、传统电力运维弊端凸显:
1、设备负荷超标,变电站长期带病运行;
2、电力故障无法及时解决,影响持续扩大;
3、电工团队无法满足专业需求,人力成攀升;
4、手抄记录,查询不方便、信息不完善、易丢失;
5、用电不科学,电力用户电费支出居高不下;
6、现有运维模式制约了业务增长的速度和空间;
二、本地化系统的局限性:
信息孤岛:本地化系统接口各异,功能单一。系统间无法交互数据,造成信息孤岛;
数据缺失:底层数据采集力度不够,采集装置不支持云端数据传输;
运维成本高: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运维成本高,运维人员水平参差不齐,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;
数据挖掘不够:本地化系统对历史数据重视不足,数据价值没能深入挖掘;
容量有限:本地化系统功能、容量有限,软硬件升级成本高;
三、智慧供配电发展趋势:
1、专人值守运维:
软硬件配置:专用值守中心+服务器+软件,人员配置至少三班,值守管理:企业化管理制度。
2、有人值守+专人代维:
软硬件配置要求较低,人员配置减少,激活代维市场,运维效率和质量得以提高。
3、线上值守+线下运维:
线上集中运维所有项目、专业运维技术人员,运维质量和效率有保证,运维投入成本进一步降低。

相关文章

联系我们

130-2761-7927

在线咨询: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8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QR code